好不容易建了一个基站,周围的居民抱怨,大量的投诉,甚至一些居民自己被迫拆除了这个站。虽然《通信设施保护条例》已在各地颁布,但“法律不怪公众”和问责制往往没有强有力的威慑就消失了,这是无能为力的。拆站、拆塔的事情屡见不鲜,已经算不上是新闻了。于是,建站和基站维护的行业同仁,经常感叹:“建个基站,咋这么难呢?!”
通信基站在一些地方仿佛成了“苍蝇”,处处招人讨厌。一方面,是因为部分人认知上的缺失,总把基站跟辐射划等号,又把辐射跟癌症划等号;另一方面,虽然有的人认为基站辐射安全有保障,可潜意识里还是不放心,把它当做是不好的东西。“能远离就远离”,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心理。这个跟买房人的某些心理倒有几分相似。
买过房的人,尤其是对买房有经验的人,买房前除了关注价格、地段、周边配套,往往还会关注一些小细节:小区的变电站在哪?垃圾中转站在哪?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位置等等。这些小细节,如果关注不到,可能对后续的生活产生很多的不便。
一般而言,垃圾中转站、变电站边上的房子会滞销一点,价格也相对便宜点。有的人图便宜买后,虽然后面会觉得生活不方便,不过这些都是事先知道的事情,开发商的图纸一般都标得清清楚楚,一般也鲜有人因为这个“闹事”,大多数人还是有“契约精神”的。
可是,若某个开发商在卖房时隐瞒了这些小细节,用户住进去才发现:天呐!原来这里有个变电站、有个垃圾中转站,十有八九他们是要去开发商那找说法的。他们会以变电站有辐射、有安全隐患,垃圾中转站容易滋长细菌,住边上容易生病等等理由,不断地找开发商的“麻烦”,让开发商苦不堪言。
从上两段的对比中,我们或许可以得到启示:基站建设贵在抢占“先机”!所谓的“建站难”,往往是二次进场难,“后建站难”。如果在小区规划设计阶段,就把基站建设一并考虑进去,在营销时把基站布设情况如实告诉顾客,让顾客知道“你买或不买,基站就在那”,或许大家的抵触心理就能慢慢地消解了。
通信设施本就是公共设施的一部分,规划时本就应该一并考虑。之前,没有实现最根本的原因是,我们行业在地方规划建设中话语权的缺失。说通俗点,就是地方规划部门“不带我们玩”。小区都建起来了,我们才想到去那里建基站,当然阻力就大了。
当前,在各方面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,“多规合一”“多规融合”“规划一张图”等改革举措逐渐推出。我们的行业规划,尤其是基站布点规划自然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,理应借此改革之机纳入进去,重新夺回行业规划建设话语权,从源头上解决“建站难”的问题。
据知情人士介绍,去年5月份,国务院就发布了《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》,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、全覆盖改革,并且在北京市、天津市、上海市、重庆市、沈阳市、大连市、南京市、厦门市、武汉市、广州市、深圳市、成都市、贵阳市、渭南市、延安市和浙江省进行试点。
此次试点任务是要进一步大幅压缩审批时限,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政府各部门的规划建设职能必须并行处理,规划必须统筹考虑,“多规合一”将不会是一句空话。有消息人士称,浙江、湖南等地已经有一些地方政府,把通信基站的布点规划纳入到规划审批阶段了。土地在出让前,就已经根据土地性质和用途,规划好了将在这片土地建几个基站、储备几个基站点。
相信这次国家级的试点,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,关注到基站建设难的问题,并且利用此次改革试点契机,探索出从源头解决“建站难”的新路子。当然,这需要我们通信企业,尤其是铁塔公司顺势而为,主动协调地方政府争取支持,与运营企业一道共同挑起引领行业规划的担子。
本文来源于:建站难?!这个国家级试点 或提供了破解契机-变化吧门户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变化吧门户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变化吧联系。
- 赞助本站
- 微信扫一扫
-
- 加入Q群
- QQ扫一扫
-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