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从那时起到1260年间建起的教堂主体部分就是我们如今可见的形态。

△图片来源Annuaire Art ArtMygale
首先中间的罗曼式建筑是1194年大火前的遗物,右侧塔楼是13世纪大教堂重修落成后的新作,属于哥特早期风格,而左侧是1506年老塔被烧毁后重建的结果,已经呈现出火焰哥特(晚期哥特)的风貌——没有最尖只有更尖。
9-12世纪的教堂多是罗曼式(Romanesque/另译:罗马式)。罗曼式并不是真正的“古罗马style”, 而是一种巧合,因为它最有标志性的元素——“圆拱门”往往会唤起大家对古罗马的印象。
它的第二个特征是“捂得严实”,罗曼式建筑都有大片大片厚实的墙体,粗壮的立柱——他们是要用来承重的。因此罗曼式教堂往往显得很“憨厚”稳重...

而两塔就是“减肥前”和“减肥后”的对比图。你看,和右塔相比,同样是尖顶,左塔更细瘦,纹饰更繁复,更轻盈也更高,人称“石头蕾丝边”。



圆柱雕塑上还能看见中世纪呆滞教条的影子,而修长的身形和略显人性的面部塑造则意味着哥特风格的临近。


此外在教堂南北两侧还各有一个大门,都是13世纪的产物,塑像风格更加成熟。




~ 是公元前哪!!!

哥特式建筑的轻盈骨骼和高度大大增加了窗户的面积。当光线涌入之时,即是神走进到了他的尘世住所。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神的步道上铺上“红地毯”?
中世纪的人就是这么想的,而后就诞生了彩色玻璃。

来用一棵“耶西之树/l'Arbre de Jessé”,缓解各位的视疲劳


看,不是每座教堂的玫瑰窗都是最大明星,高级的打卡照能完美地切中要点~


中世纪的教堂多少又有点教育意义,无论是雕塑、壁画或是玻璃,都在描述圣经中的故事。毕竟那时文盲多,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,穷人也就去教堂能得到些精神的抚慰。
从这角度上来说,这彩色玻璃略像大型实体连环画呀...
今年4月27日-10月12日每晚从夜幕降临到凌晨1点,教堂外墙都有绚丽的灯光秀。
9月21日将举办夏特尔大教堂灯光节,届时的灯光秀将火力全开,精彩绝伦,年年都是重头戏。


今天我们是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,而了解宗教的人会从宗教史的方向观赏,喜欢音乐的,喜欢建筑的,喜欢历史的,喜欢文学的,喜欢神秘学甚至喜欢数学的人都有各自的解读方式。
- 赞助本站
- 微信扫一扫
-
- 加入Q群
- QQ扫一扫
-
评论